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東亞的傳統與解釋
Trad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 East Asia 
開課學期
112-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國家發展研究所  
授課教師
姜智恩 
課號
NtlDev7157 
課程識別碼
341 M614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3,4,5(10:20~13:10) 
上課地點
國發210 
備註
總人數上限:20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近代以前,儒教對東亞社會在不同程度上發揮影響力。近代以後東亞人探討儒教在過去引起的正面或負面的效果,也有著對儒教仍然發揮有用性還是儒教只不過是舊時代的遺物等討論。但是,我們能否理解這些討論的關注點?我們是否同意那些主張?對這些問題當代人會感到很難回答。因爲我們沒有機會了解什麽是儒教。本課程首先以儒家對「人」的描述爲主理解什麽是儒教,進而,它對過去社會和當代社會的意義進行思考。 

課程目標
本課程以《論語》為教材,對儒家的「人」觀進行考察,同時瞭解這些內容與當今社會大衆所認知的儒學形象有何落差。進而,探討過去實際存在的儒教內容和我們對它的想像之間產生落差的歷史背景。 
課程要求
1. 出席上課
2. 輪流導讀:每人擔任史料導讀1~2次,指定?讀書目導讀1~2次
3. 參與討論
在第一堂課(2/23)中,已安排好課程進行方式及報告次序。所以,建議缺席第一堂課的同學退選。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1)朱熹《論語集注》
(2)楊伯峻 譯注《論語譯注》
(3)伊藤仁齋《論語古義》 
參考書目
(1) 佐野公治著 ; 張文朝, 莊兵譯《《四書》學史的研究》臺北:萬卷樓,2014
(2)姜智恩《被誤讀的儒學史》聯經,2020年
(3)楊儒賓《儒家身體觀》中央研究院,2008年。。
(4)姜智恩,〈朝鮮儒者中華認同的新解釋 ──「天下」與「國家」的整合分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96期,2017年6月。
(5)姜智恩:〈東亞學術史觀的殖民扭曲與重塑─以韓國「朝鮮儒學創見模式」的經學論述為核心〉,《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4期,2014年3月。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0週
  請在【文件】資料夾,參考【課綱(暫定)】檔。